小说赏析
小说注重从人物的直觉印象和切身感受来渲染和烘托“天嚣”下的恐怖氛围,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莫大的空间和背景,再现出人物工作环境的恶劣和生存的困境。

小说以第三人称“他”作为主要叙述对象,以“渴”作为叙事的线索结构整个故事。从人物渴望水分,到自己渴望救援,到门外渴望救援,最终到西瓜解渴,脉络清晰,情节突转,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。

5-10段,叙述“他”充满希望地倾听门外声音等待基地首长前来救援,但距离的遥远,运输的不便,天气的恶劣,致使人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居于屈从地位,萌生希望到希望彻底结束,最终陷入“无生命状态”,放弃了救援希望。

11-15段,情节突转,混沌状态下的“他”从无生命状态中突然听到微弱但执着的声音,振奋了科研队员的求生之念,可前来的并不是救援他们的天神,而是需要救援的弱者,由寻求救援转向要实施救援。

16-23段,叙述所有科研队员齐心协力,调动每个细胞救助门外弱者,可门外灌进来一团灰扑扑的东西,无法界定。

24-30段,写蒙古族同胞为大家带来了西瓜,由渴望一口水到获得了最甜蜜的最美的西瓜。

文本在讲述故事过程中,巧妙运用了心理突转和延宕:从渴望一口水维系生命到结局获得甜美大西瓜,从渴望基地自己同志的救援,到结局为一蒙古族同胞出现;从渴望一支救援大军,却出现的仅仅是一个需要救援的弱者;从竭尽全力倾听,希望获得救援却不得不放弃救援,到突然又听到了敲门声又激发起希望。可以说,这正是文本的奇崛突兀之处,一切都在人物的期待中,又在期待中慢慢消解为另一种结局,突破了思维的正常逻辑呈现出一中意想不到的“奇迹”,打破了读者心理预测和期待,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,言尽而意义隽永。

1月6日 21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