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时空的唐代诗友会/《人民日报》网评

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……”带着醉意的李白举杯吟出《将进酒》,带着围坐的高适、岑夫子、丹丘生等人,一齐驾着仙鹤飞越银河之上,这是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中,颇具浪漫主义和瑰丽想象的一幕。

《长安三万里》的片名取自明代陈子龙《从军行》——“梦到长安三万里”。

这部电影用繁复且丰富的艺术细节恢复了唐代的魅力。

从开元的繁荣到安史的混乱,从江夏的翠绿到长安的辉煌,从江南的舞曲到边塞的战歌,唐代的山水风光如画卷般展开。电影中,男性的宽大腰带、女性的玉质颊红、健壮的马匹,这些灵感皆源自唐代的陶俑和画作。

人们的“叉手礼”礼节,和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中的描绘如出一辙;胡姬酒馆、琵琶曲调,都是唐代生活的真实写照……无论是壮观的繁荣景象还是诗人们酒诗之间的豪情壮志,都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中流露出来。

电影以真实的情感和广阔的视角描绘了人物群像。

从年迈的高适的视角开始,跨越从开元繁荣到安史之乱的历史,李白三次踏上黄鹤楼,高适三次进入长安城,映射了他们的生活变迁,同时也映照了唐朝的兴衰。高适与李白的多次重逢和离别,揭示了一对朋友的两种生活态度。

不只是他们两个,那些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也在电影中"出现":崔颢和孟浩然的盛名,贺知章和王昌龄与李白的欢乐同饮,清新俊朗的王维,年幼的杜甫,以及通过唐诗而获名的哥舒翰和汪伦……他们和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、壮丽的大唐画卷。

毕竟,唐朝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辽阔的疆域和精美的建筑,更在于其众多的人才和宏伟的气度。

电影还引发了我们对于书本之外的思考。

观看电影之前,观众可能对杜甫、高适、李白等人都有刻板印象,如诗圣、边塞诗人、谪仙人等。

然而,《长安三万里》展示了超越教科书的多面性。年幼的杜甫活泼可爱,青年的杜甫朝气蓬勃;高适不仅是诗人,也是凭借家传剑法的武士;李白,除了剑侠诗人的形象,他的人生还包含了迎合社会的曲折、超脱世俗的困惑以及老年的颓废。我们喜欢唐朝,也喜欢李白,但我们要欣赏和理解的不能仅仅是表面的、平面的历史和人物,更要去探索一个生动、立体的完整画像。

电影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。

比如168分钟的片长可能导致叙述过于繁琐,内容并未完全按照历史设定,而是添加了许多想象。其实,《长安三万里》、之前的《大圣归来》、《白蛇:缘起》、《新神榜:杨戬》等电影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。如何在叙述和抒情之间寻找平衡,如何打磨剧情,这都考验着国产动画创作者。

“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,黄鹤楼就在”“只要诗在、书在、长安就会在”……在电影的最后,高适这样回答书僮,这些话深入人心。

“中国式浪漫”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、承传和流传,这种文化的魅力和自信就会永远存在。

1月6日 22:38